三十三天
- 拼音sān shí sān tiān
- 注音ㄙㄢ ㄕㄧˊ ㄙㄢ ㄊㄧㄢ
- 成語解釋佛教稱欲界第六天為三十三天,即忉利天。后形容最高的地方。
- 成語出處《勝鬘寶窟》卷下:“此言三十三天者,中國言悉怛梨余惡衛(wèi)陵,此中唯取怛梨二字為忉利天也。怛梨,忉利,彼國音不同耳。”
- 成語用法作賓語、定語;用于佛教等
- 成語例子三十三天,離恨天最高。(元 石子章《竹塢聽琴》)
- 成語結(jié)構(gòu)偏正式成語
-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
-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
- 近義詞
- 反義詞
詞語解釋
- 梵語忉利天的意譯。即欲界六天之二。小乘有部認為是欲界十天中的第六天。
國語詞典
- 佛教宇宙觀中指:(1) 在須彌山頂?shù)闹醒霝榈坩屘?,其四方各有八個天城,共三十三天。屬于欲界六天之一?!对鲆及⒑?jīng).卷三三》:「三十三天晝度樹本縱廣五十由旬?!?2) 居住在三十三天的天人?!对鲆及⒑?jīng).卷二八》:「是時三十三天各各相謂言:『如來何故竟日而食?』」
網(wǎng)絡解釋
- 三十三天
- 道教
- 在道教觀念中按高低層次,宇宙分為“三十六天
- 欲界六天、色界十八天、無色天四天、四梵天、三清天、大羅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