形跡可疑

  • 拼音xíng jì kě yí
  • 注音ㄒㄧㄥˊ ㄐㄧˋ ㄎㄜˇ ㄧˊ
  • 成語繁體形跡可疑
  • 成語解釋舉動和神色值得懷疑。 行動詭秘,令人懷疑鄧以形跡可疑,故亦不敢告人,托之歸寧而已。——《聊齋志異.房文淑》
  • 成語出處清 孔尚任《桃花扇》:“圓老故交雖多,因其形跡可疑,亦無人代為分辯?!?/li>
  • 成語用法主謂式;作謂語、定語;含貶義
  • 成語例子貼在教務處罵他的紙條,確有點過火,但也是他形跡可疑所致。(魯迅《兩地書》一一)
  • 成語結構主謂式成語
  •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
  • 感情色彩貶義成語
  • 成語年代近代成語
  • 成語辨形形,不能寫作“行”。
  • 成語正音跡,不能讀作“jī”。
  • 英語翻譯of suspicious appearance <look suspcious>
  • 日語翻譯挙動不審(きょどうふしん)である
  • 俄語翻譯подозрительный <сомнительный>
  • 其他語言<德>sich durch sein Verhalten verdǎchtig machen
  • 近義詞行跡可疑
  • 反義詞

詞語解釋

  1. [of suspicious appearance;look suspcious]行動詭秘,令人懷疑
    1. 鄧以形跡可疑,故亦不敢告人,托之歸寧而已。——《聊齋志異·房文淑》

國語詞典

  1. 形容人的舉止、動作或態(tài)度令人起疑。
    1. 《清史稿.卷四二二.王茂蔭傳》:「各處捕獲難民,指為形跡可疑,嚴訊楚毒?!?/li>
    2. 《文明小史.第一五回》:「看見有形跡可疑的,以及箱籠斤兩重大的,都要叫本人打開給他查驗。」

網絡解釋

  1. 形跡可疑
    1. 形跡可疑,讀音為 xíng jì kě yí,漢語詞語,基本意思為舉動和神色值得懷疑(指靜態(tài)的行為)。

“形跡可疑”單字解釋

:[kě] 1.許可:認~。 2.能夠:牢不~破。 3.值得:~愛。 4.連詞。卻;可是。表示轉折:他年紀不大,力氣~不小。 5.副詞。1.表示強調:在抗旱斗爭中群眾的勁頭~大啦!2.用在疑問句...
:1.形狀:圓~。方~。圖~。地~。 2.形體;實體:有~。無~?!安浑x。 3.顯露;表現(xiàn):喜~于色。~諸筆墨。 4.對照:相~見絀。 5.姓。...
:[yí] 1.不信,猜度(duó):~惑?!珕??!??!珗F。~慮。~竇?!c?!恕2隆?。懷~。半信半~。 2.不能解決的,不能斷定的:~案?!y?!x。存~。 [nǐ] 1.安定,止息。...
:1.留下的印子;痕跡:足~。血~。筆~。蹤~。 2.前人遺留的事物(主要指建筑或器物):古~。陳~。事~。史~。 3.形跡:~近違抗(行動近乎違背、抗拒上級指示)。...

熱門成語推薦

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絡或由網友提供,如有問題請速與我們聯(lián)系,我們將立即處理!

Copyright © 2020-2023 795造句詞典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019715號-29

免責聲明:本站非營利性站點,以方便網友為主,僅供學習。合作/投訴聯(lián)系QQ:155329212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