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合一匡
- 拼音jiǔ hé yī kuāng
- 注音ㄐㄧㄨˇ ㄏㄜˊ ㄧ ㄎㄨㄤ
- 成語解釋原指春秋時齊桓公多次會合諸侯,稱霸主,使混亂的政局得以安定。后用以形容有卓越的治國才能。
- 成語出處戰(zhàn)國·趙·荀況《荀子·王霸》:“九合諸侯,一匡天下,為五恒伯長?!?/li>
- 成語用法作定語;用于書面語
- 成語例子西漢·司馬遷《史記·主父偃列傳》:“昔者管仲相齊桓,霸諸侯,有九合一匡之功。”
- 成語結(jié)構(gòu)緊縮式成語
-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
-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
- 近義詞
- 反義詞
詞語解釋
- 原指春秋時齊桓公多次會合諸侯,稱霸主,使混亂的政局得以安定。后用以形容有卓越的治國才能。
國語詞典
- 春秋時齊桓公得管仲之助,多次會盟諸侯,稱霸主,使混亂的政局得以安定的故事。見《史記.卷三二.齊太公世家》。后以喻憑借卓越的治國才能,使動蕩的世局得以安定。
- 《藝文類聚.卷二五.人部九.嘲戲》:「后漢崔寔答譏曰:『……及其規(guī)合策縱,勛績克章,撥亂夷險,九合一匡,圣人大寶,唯斯為光。』」
網(wǎng)絡(luò)解釋
- 九合一匡
- 九合一匡(jiǔhéyīkuāng)原指春秋時齊桓公多次會合諸侯,稱霸主,使混亂的政局得以安定。后用以形容有卓越的治國才能。
“九合一匡”單字解釋
一:1.最小的正整數(shù)。見〖數(shù)字〗。 2.表示同一:咱們是~家人。你們~路走。這不是~碼事。 3.表示另一:番茄~名西紅柿。 4.表示整個;全:~冬?!??!菲桨??!葑尤恕!淼?..
九:1.八加一后所得的數(shù)目。見〖數(shù)字〗。 2.從冬至起每九天是一個“九”,從一“九”數(shù)起,二“九”、三“九”,一直數(shù)到九“九”為止:數(shù)~。冬練三~,夏練三伏。~盡寒盡。 3.表...
匡:1.糾正:~謬。 2.救;幫助:~助?!也淮◣椭宜霾坏降模?。 3.粗略計算;估計:~計?!?。~一~。 4.料想(多見于早期白話):不~。 5.姓。...
合:[hé] 1.閉;合攏:~眼。笑得~不上嘴。 2.結(jié)合到一起;湊到一起;共同(跟“分”相對):~辦。同心~力。 3.全:~村?!覉F聚。 4.符合:~情~理。正~心意。 5.折合;共計:一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