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綱五常
- 拼音sān gāng wǔ cháng
- 注音ㄙㄢ ㄍㄤ ㄨˇ ㄔㄤˊ
- 成語繁體三綱五常
- 成語解釋三綱:指君為臣綱,父為子綱,夫為妻綱;五常:指仁、義、禮、智、信。封建禮教提倡的人與人之間的道德規(guī)范。 封建禮教的道德準則。三綱:父為子綱、君為臣綱、夫為妻綱;五常:仁、義、禮、智、信
- 成語出處先秦 孔子《論語 為政》:“周因于殷禮,所損益可知也?!焙侮碳猓骸榜R融曰:‘所因,謂三綱五常也?!?/li>
- 成語用法聯(lián)合式;作主語、賓語;指封建的道德規(guī)范
- 成語例子先生九經(jīng)皆通,無書不讀,豈不曉三綱五常之理?(元 賈仲名《蕭淑蘭》第二折)
- 成語結(jié)構(gòu)聯(lián)合式成語
-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
-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
-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
- 成語辨形綱,不能寫作“剛”。
- 成語正音常,不能讀作“cánɡ”。
- 英語翻譯the three cardinal guides (ruler guides subject, father guides son and husband guides wife) and the five constant virtues
- 近義詞三從四德清規(guī)戒律
- 反義詞大逆不道離經(jīng)叛道
詞語解釋
- [the three cardinal guides (ruler guides subject, father guides son and husband guides wife) and the five constant virtues (benevolence;righteousness, propriety, wisdom and fidelity) as specified in the feudal ethical code]封建禮教的道德準則。三綱:父為子綱、君為臣綱、夫為妻綱;五常:仁、義、禮、智、信
國語詞典
- 三綱,指君臣、父子、夫婦之道。五常,指仁、義、禮、智、信。三綱五常皆為舊時的倫理標準。后泛指一切的人倫大道。
- 《五代史平話.梁史.卷上》:「小生慣讀經(jīng)史,教導(dǎo)鄉(xiāng)里徒弟,無過是教他學(xué)習(xí)個孝、弟、忠、信的道理,識得個三綱五常。」
網(wǎng)絡(luò)解釋
- 三綱五常
- 三綱:君為臣綱,父為子綱,夫為妻綱。五常:仁、義、禮、智、信。
- 三綱五常(綱常)是中國儒家倫理文化中的重要思想,儒教通過三綱五常的教化來維護社會的倫理道德、政治制度,在漫長的封建社會中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。
- 而三綱成為封建統(tǒng)治者用于奴化人民的工具,則在宋明以后。以等級名分教化社會的觀點被稱作“天理”,成為禁錮人們言行的桎梏。如違犯封建倫理綱常,即被視為“罪人”。這種說法扭曲了孔子“君君、臣臣、父父、子子、夫夫、婦婦"之說。其核心是從于正理或無條件服從于上下關(guān)系,三綱立足于關(guān)系下的服從,而孔子立足于正理,倡導(dǎo)無論地位都該依正理盡本分。